【亭亭如盖矣出自哪里】“亭亭如盖矣”是一句富有诗意的古文表达,常用于形容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的树木。这句话虽不常见于经典文献,但其意境与风格与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的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极为相似。
一、
“亭亭如盖矣”这一表达最早出自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文中通过描写庭院中一棵亲手栽种的枇杷树,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亭亭如盖矣”并非原文中的完整句子,但“亭亭如盖”是该文中的经典语句,被后人广泛引用和传颂。
“亭亭”意为高耸直立,“如盖”则比喻枝叶繁茂,犹如伞盖一般。整句描绘了枇杷树在岁月中成长壮大的景象,寓意深远,情感真挚。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 |
原文句子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作者 | 归有光(明代文学家) |
意义 | 描写枇杷树生长茂盛,象征时间流逝与深情回忆 |
用法 | 常用于描写高大树木或比喻事物成熟壮大 |
文学价值 | 表达细腻情感,语言简练含蓄,具有极高的文学美感 |
三、结语
“亭亭如盖矣”虽非独立成句,但其源自《项脊轩志》中的经典描写,已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思念与时光情怀的重要意象。它不仅展现了归有光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特有的抒情风格。了解其出处与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文之美与情感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