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学校是什么意思】“211学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分类,指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00多所高校。这些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师资力量等方面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目标。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211学校”的含义及特点,以下将从定义、背景、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
一、
“211工程”是国家在1990年代启动的一项重点支持高校发展的计划,旨在提升一批高校的整体实力,使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入选“211工程”的高校被称为“211学校”。
这些学校通常具有较强的教学资源、较高的科研水平以及较好的就业前景。虽然“211”并不是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唯一标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211工程”已于2017年与“985工程”合并,统一纳入“双一流”建设体系。因此,目前“211学校”更多是一种历史称呼,部分高校已被列入“双一流”建设名单。
二、表格:211学校简要介绍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211工程”高校(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 |
启动时间 | 1990年代初 |
主要目标 | 提升高校整体实力,增强科研与教学水平 |
数量 | 约116所(含原“211工程”高校) |
特点 | 学科齐全、师资力量强、科研成果丰富 |
现状 | 多数已纳入“双一流”建设名单 |
影响力 | 在高考招生、就业市场中具有较高认可度 |
注意事项 | “211”不是唯一评价标准,需结合学校具体专业、地理位置等综合考虑 |
三、结语
“211学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许多学生的期望与梦想。尽管其概念在近年来有所淡化,但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选择学校时,建议结合自身兴趣、专业方向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