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信息 >

孝的反义词(孝的本意)

您好,现在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孝的反义词,孝的本意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

2、“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是终身按照父亲的价值取向行事。

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老师也是只能认同不能顶撞的,孔子之所以待见颜回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很乖,不像宰我、子路,他们为难顶撞老师。

4、像西方亚里斯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决不可能被中国孝子说出。

5、像法国的笛卡儿、英国的休谟、德国的康德。

6、 也不能如此武断。

7、《弟子规》里讲,亲有过,谏使更。

8、怡吾色,柔吾声。

9、谏不入,悦复谏。

10、号泣随,挞无怨。

11、也就是说,父母有过错要指出,但是要照顾父母心情,和颜悦色地指。

12、同样可以用于老师。

13、古人并不是不能“爱老师更爱真理”,而是要注意方式。

14、另外反驳上面一段话,古人为何不能反对老师?请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15、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16、”由此看来,孔子也是提倡“爱老师更爱真理”的。

17、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