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大黄的用途和作用,大黄的运用及作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大黄具有泻下、泻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常用于肠滞、便秘。血热吐血、鼻出血、头痛、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热疮和烧伤;血瘀产后腹痛,血瘀恶露,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
2、 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衍生物。它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中一些是游离的,大多数与葡萄糖结合形成蒽环类抗生素。游离苷元是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醛和大黄酚。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明,大黄的药理作用有止泻、抗菌、止血、利胆、改善肾功能不全、抗炎和镇痛等作用。因此,大黄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3、 但是,我们在看到大黄巨大的临床功效的同时,也应该了解一下大黄的毒副作用,让这种古老的中药合理发挥它的神奇功效。大黄味苦寒,长期服用容易损伤脾胃。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虽然是很好的泻药,但是会引起继发性便秘。这是因为大黄中既含有通便成分(如蒽醌),又含有止泻成分(如鞣质)。有时小剂量服用,不仅不引起腹泻反应,还起收敛剂的作用,停药后出现继发性便秘。长期依赖大黄泻下排毒,还会影响机体对一些有益物质的吸收,造成贫血的不良后果。大黄还能抑制人体自身免疫,大剂量可降低胸腺和脾脏指数,从而避免免疫反应过度带来的损害。此外,长期使用蒽醌类药物可导致一种结肠黑变病(又称结肠黑变病),多见于过量或滥用蒽醌类泻药(如鼠李、番泻叶、芦荟、大黄、大黄叶)。结肠镜检查可见横结肠至直肠黏膜呈网状改变,黏膜表面有致密的黄褐色色素沉着。病理检查显示粘膜组织中有大量含色素颗粒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同时,大黄含有大量草酸,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肾脏、膀胱结石等副作用。
4、 结肠黑变病是由于蒽醌类泻药长期过度刺激,导致结肠黏膜下神经节细胞坏死。导致结肠黏膜在受到肠内物质刺激时不能产生正常的蠕动或群体运动,临床表现为粪便干燥,排出间隔时间长,易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我们部门处理过很多这样的案例。目前西医保守治疗该病尚无良好的临床报道,多采用病变结肠切除治疗。中药活血化瘀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5、 103010还评论了类似泻药滥用的临床治疗,其中指出“虽然病要快治,但要就地。思虑周全,不舍性命,妄自尊大,邀功请赏,是很不厚道的。”所以大黄等能像“将军”一样斩断藩篱、夺隘口的药物,可以作为救急之用,而不是当作“兵”。我们只看重它的疗效而忽略它的副作用,在某个患者身上长期使用,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