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两桃杀三士什么意思(两桃杀三士)

您好,现在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两桃杀三士什么意思,两桃杀三士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2、典故: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3、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4、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

5、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6、”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7、”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

8、”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

9、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10、”援桃而起。

11、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12、”援桃而起。

13、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

14、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15、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

16、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17、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18、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

19、”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20、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

21、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

22、”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23、使者复曰:“已死矣。

24、”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25、鉴赏:这则成语故事最打动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风”。

26、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点,让彼此相互争功,离间人心,从而削弱他们的政治威胁,并没有想到他们会舍生取义,有如此君子风度。

27、他们开始时比较骄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

28、是古冶子的一番话让另二人感到了羞耻,当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事情时,宁愿用生命去弥补耻辱,这是一种很高贵的精神。

29、古冶子后来的举动同样如此。

30、所以他们自刎之后,无论是晏子还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为稳定朝野,反错杀了三位大义将才。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