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有完卵词语意思是什么】“安有完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强烈的讽刺或无奈情绪。该词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原本用来形容在灾难或危机中,连鸡蛋都无法保全,暗示整个局面已经非常糟糕,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幸免于难。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安有完卵 |
拼音 | ān yǒu wán luǎn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子虽不言,吾固知之。”后世引申为“安有完卵”。 |
释义 | 比喻在灾祸或困境中,连最脆弱的东西(如鸡蛋)也无法保全,表示局势极其恶劣,无人能幸免。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讽刺、无奈或感叹的语气。 |
近义词 | 无一幸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反义词 | 幸免于难、独善其身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安有完卵”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说在战争或灾难中,连最微小的事物都无法保存。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广泛用于形容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或环境恶劣时,所有人都难以逃脱厄运的情境。
例如:
> “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安有完卵?”
这句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和无奈。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社会动荡 | 在这场风波中,谁还能安有完卵? |
政治斗争 | 被牵连的人一个个倒下,安有完卵? |
企业危机 | 公司濒临破产,员工也难逃失业的命运,安有完卵? |
四、总结
“安有完卵”是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局势的悲观看法或对命运的无奈。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炼,也反映了古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可用于描述各种集体遭遇的困境。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安有完卵”的含义、来源及使用方式,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