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谁,缘缘堂随笔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一书我购于2004年,当时读完后印象不是很深刻。
2、因为年龄小难以体会这看似轻松的每篇散文背后的深度与力度。
3、 时隔八年再次翻阅,发现纸张已泛黄,颇有历尽沧桑之感。
4、 我对这本书还是很有感情的。
5、书虽薄,内容却不少。
6、譬如说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的话,不仅其文学的价值可以说是永恒的,而且对研究民国百姓生活,也提供了宝贵资料。
7、 这回一口气读完,发现本书篇目的编排很有意思,给我感觉像是在读小说一般过瘾。
8、因其在感情内容上具备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要素。
9、比如说,《翦网》一篇就摆出了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为全书基本内容奠定基调。
10、接着《渐》、《自然》、《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东京某晚的事》、《忆儿时》等,每篇的感情都非常流畅清新,正如其题目一样,似乎故事在渐渐发展。
11、到了《阿难》一篇,作者悼念死去的孩子,感情饱满深切,语言激动热烈,与之前的文章形成了强烈反差,可是又有前两篇《忆儿时》与《华瞻的日记》在内容上做铺垫,致使读来不觉突兀。
12、此刻,“小说”进入了高潮。
13、之后的《晨梦》、《艺术三昧》、《缘》、《大账簿》、《秋》都是“高潮”过后作者对人生对宇宙的冷静思考,属于结尾和尾声阶段了,让人读罢感慨颇多。
14、(附录《告缘缘堂在天之灵》同样算名篇,不过我暂时不把它放在整篇“小说”结构中。
15、) 另外,从这本书中我体会最深的,还包括作者对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尊重(文中很多思想都很有佛理),以及对自己孩子的热爱(更确切的说是对天真童心的向往)。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