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知识 >

今日最新推敲小古文朗诵(推敲的典故)

您好,小编农农就为大家解答关于推敲小古文朗诵,推敲的典故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推敲”的典故源自于唐代诗人贾岛。

2、现在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3、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4、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5、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6、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7、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8、有一次,诗人贾岛有一次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一路上搜索诗句,名叫《题李凝幽居》的诗,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9、”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

10、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车骑。

11、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12、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13、韩愈听了,也加入了思索,良久之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14、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15、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16、扩展资料王安石“推敲”炼字的典故王安石作《泊船瓜洲》,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字。

17、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18、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19、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20、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21、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22、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23、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