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什么意思 仁者爱人

2024-05-18 19:15:38 来源: 用户: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什么意思,仁者爱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真正的仁者,就外观行迹而论与一般人并无二致,唯其存心不同。仁者必存仁爱、爱敬之心,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样的人必然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如何成就仁者,孔夫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何为克己复礼?夫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果仁者,人多畏”,这个“畏”,是敬畏之意,是因敬而生畏,并不是畏惧他的权势、地位。这个畏是一种君子的威仪,让人一看就发自内心的折服,是“壁立千仞”之畏。

“言不讳,色不媚”,因为仁德之人绝不是去求什么名、求什么利,他们是真正的与人无求、与世无争。正所谓“无欲则刚”故才有“言不讳,色不媚”。仁者必然是既温文儒雅又坦坦荡荡,绝不谄媚讨好。宋代文学家苏轼曾写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果仁者必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刚直不阿,能在任何环境中坦然自适,泰然处之,享受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大丈夫立身行道,要为仁、行仁,首先你得亲任、养仁,养自己的浩然正气。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中说“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这里的因循就是“不亲仁”,世上的不仁不义之事,都是不亲仁的果。亲仁首先要从尊师开始,我们说人生在世有四种恩必报,第二种就是师恩。好的老师,不仅可以教会我们知识,更能教会我们人生的道理,而一位具足优秀品质的老师,则会成为我们未来的人生路上至关重要的领路人。

如何做到“德日进,过日少”,老师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老师要首重德行。明师可遇不可求,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要用圣贤的教诲去观察他,看他是否存心仁厚、处处谦卑并且能够以身作则。一旦遇到了我们由衷佩服的老师,就要用至诚恭敬的心去依教奉行,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恭敬心才能够受教。如果你遇不到好老师,善知识,那你得反躬自省,问题不出在老师那边,一定在自己身上。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用词十分的肯定,人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你为什么遇不到?问题就出在你对善和不善的把控上。所以孔子一转折告诉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是说从善如流者固然是我们的老师,以身示范演绎不善着,让我们知道不善,警示我们不患同样错误的人,难道就不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好老师。

还有一位老师也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在我们的生命中,可以不间断地,陪伴我们走完人生的仁者,就是圣贤经典,它是最真实、最永恒的仁者!《旧唐书·魏征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看什么不能为师?哪个又不是老师,就看你怎么用了。这和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有他的陪伴我们才能“德日进,过日少”,才不至于“小人进,百事坏”。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