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中药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煎药的操作流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应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煎药用的水必须无味、干净、清澈,含矿物质和杂质少。一般清泉水、河水、自来水都可以。
2.加水
根据质地、吸水性、煎煮时间、煎煮过程中的蒸发和煎煮后需要的药液量,计算加水量。
3.油炸前浸泡
煎煮前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还可以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而造成药物部分有效成分的过度消耗和破坏。
大多数药物都应该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浸泡20-30分钟即可,种子、果实浸泡1小时即可。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4.用药方法
(1)先煎:贝壳、贝壳、化石及大部分矿物药,如牡蛎、磁石等,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一起煎,因其有效成分难煎。此外,有些中药有毒,如附子、半夏等。以降低其毒性,确保用药安全。
(2)服药后:花、叶及部分根茎等。因为它们的有效成分在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还有那些不耐煎煮的,如薄荷、大黄、番泻叶等。吃药后应该吃药。其他药物煎好后,加入,煎5-10分钟。
(3)溶化:胶状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煎。它们需要分开炖,然后与其他药物混合一起服用。
(4)内服:不宜煎服的药物(如芒硝)和液体药物(如竹沥、姜汁)宜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药液混合服用。
5.煎煮次数
煎药时,有效成分会先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中,再扩散到药材外的水中。当药材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平衡时,由于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不再溶出。这时候就要把药液过滤掉,然后加水煎煮,让有效成分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保证疗效,最好一剂煎两次,然后将两次煎液混合后再分装。
6.煎服剂量。
要根据孩子和大人来定。一般儿童每剂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分两等份,或遵医嘱。
7.煎药操作
1.根据中药的数量、煎药的重量、药物的质量、煎药的时间、煎药的量计算加水的量,用自动饮水机计算,加水浸泡药物30分钟。
2.一般以大火(大火)开始,然后文火(小火)为宜。沸腾前用大火,沸腾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煎药时间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通常解表药等芳香类药物用武火快速煮沸,再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以避免长时间煮沸造成香气弥散和药性流失。滋补品煮沸后,用文火保持30-4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3.注意需要先煎后服等特殊操作的药物,保持传统煎药的特点,满足不同方剂的需要。
4.每剂中药应煎两至三次,以充分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提高疗效;药要煎透,不要糊,不要白,不要硬。
5.煎药时,要防止药液溢出、沸干或烧焦。煎、煮都是禁止入药的。
6.内科和外科学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