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前斜角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规则三角是上胸腔出口处的狭窄间隙。斜角肌因组织炎症、外伤或刺激而发生痉挛和水肿,使斜角肌三角间隙进一步缩小,从而压迫和夹闭通过间隙的臂丛和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症状。前斜角肌综合征是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一种。症状有颈部锁骨上窝局部疼痛、轻度肿胀,相应上肢尺神经分布区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后期手部肌无力、肌萎缩,动脉受压时上肢远端有手套样感觉,四肢冰冷苍白,紫绀,皮肤粗糙。
此病多由外伤、劳损、先天性颈肋、高肋等引起。刺激前斜角肌,使其痉挛、肥大、变性。30~45岁左右的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
原因:前斜角肌劳损的常见原因有:头颈停留在侧屈、翻滚等固定位置时间过长。比如写作、案头工作、读书、看电视、打麻将、坐车等。使前斜角肌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过度疲劳和损伤。长时间的提拉。因为物体重,所以头部必须朝向相反的方向。这样,长时间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造成前斜角肌损伤。病理变化:据临床观察,该病患者多由颈椎病引起。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周围软组织病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前斜角肌受来自臂丛的神经支配,引起前斜角肌反射性痉挛,必定会提起第一肋。如果不能及时解除这块肌肉的痉挛,拉起的第一根肋骨会长时间刺激臂丛神经,使前斜角肌持续痉挛,进而使其腹部肥大。这种痉挛性肌肉进一步抬高第一肋加重对臂丛神经的刺激,形成恶性循环。因为肌肉痉挛,第一根肋骨被拉起,肌肉末端附近坚韧,缺乏弹性,所以必然压迫通过这里的下臂丛和锁骨下动脉,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症状:颈臂疼痛、麻木、酸痛、虚弱、寒战、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史;前臂、无名指、小指内侧感觉障碍明显,斜角肌间隙压痛明显,并放射至上肢,可伴有肌力减弱、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不导出;颈前可摸到前斜角肌的肌腹,紧张、肥大、坚硬有韧性。局部有明显压痛,放射至患侧上肢。局部及患肢疼痛症状,即抬高患肢症状减轻,压低患肢症状明显加重;五项症状激发试验(肩外展试验中的Wright征、斜角肌挤压试验中的Adsen征、上臂缺血试验中的Roose征、肋锁挤压试验中的Eden征和锁骨上叩击试验中的Moslege征)中有三项或三项以上为阳性;X线颈椎侧位片未见颈肋、胸肋异常、第7颈椎横突过多等先天性畸形。诊断:此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特征性疼痛伴上肢感觉异常或(和)循环异常;十
2ml 1%盐酸普鲁卡因,加入维生素B12 100g,取颈臂穴,即锁骨内侧三分之一与外侧三分之二交界处上方1寸处,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后缘进针,避开血管。当针头有呼吸感后无回血时,慢慢推入药液。每5天/1。穴位注射疗法通过其疏通经络、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的作用,能有效阻断肌肉组织的激发-痉挛-再激发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2.按摩:
解除肌肉痉挛,解除神经血管束的压迫,缓解交感神经受累引起的症状。医生站在患者身后,用双手推揉颈、肩、背、胸锁乳突肌,然后滚动患者上肢,使患者肩部肌肉充分放松,与患者上臂一起滚动,然后捏颈部肌肉,按压风池穴、风府穴、肩井穴约8分钟,再用一只手自上而下推揉胸锁乳突肌数次,用拇指按压胸锁乳突肌。并按压巅峰、浮图、天顶、不容穴约1分钟,使患侧上肢有酸胀感。然后用双手拇指按压天宗、中府穴,约1分钟,使患侧上肢也感到酸痛肿胀。然后,放松按压穴位,患侧上肢有温热感。最后按鸡泉、曲池、合谷、内府穴。
3.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前斜角肌的损伤常合并颈椎小关节的旋转移位和颈椎曲度的改变。通过手法矫正偏斜的棘突,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每周两次。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做抗阻提肩练习,可以改善姿势,扩大颈胸出口。具体方法是:患者采取坐姿减少、颈椎前凸的姿势,缓慢重复并充分进行有阻力的抬肩活动,逐渐增加阻力和重复次数。此外,当告诉病人休息时,可以使用患肢的外展。
4.牵引力:
坐位颈椎屈曲牵引,牵引时间20min,负重6~7kg。
5、等长收缩运动疗法:
取患者坐位,医生站在患者身后,患者头向患侧屈,双肩弓起,医生双手做抗阻运动,时间10s,间隔1min。重复上述练习3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等长收缩运动是一种离心-向心复合收缩运动,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和肌肉疼痛,达到治疗肌肉痉挛引起的疾病的目的。
6.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将针插入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沟中较高的位置。
7、电针治疗:
(1)取患侧天鼎穴,直刺0.5~0.8寸,有窜向肩臂的针感后做小幅度的提插捻转,持续行针1分钟后出针。 (2)取患侧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窗、扶突、侠白、气舍,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留针25分钟。将其中的天窗和扶突,侠白和气舍分为两组,将针柄与电针仪连接,取疏密波,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天鼎穴为手阳明经穴,其深层为前斜角肌的起点,局部针刺可缓解前斜角肌的痉挛。电针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穴位,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有利于炎性产物的清除。
8、刺络拔罐法:
将前斜角肌痉挛肥厚处常规消毒,首先采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出现均匀的出血点,然后在出血点处拔火罐,放血0.5~1ml。现代研究表明,放血可以调节小血管舒缩,使组织得到更充分血液营养,尽快修复。经过刺络放血治疗后,肿胀或痉挛的前斜角肌能迅速恢复到正常形态,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压迫。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