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精选 >

今日膝关节关节镜手术3周该怎么康复(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您准备好了么)

2022-06-30 12:16:40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膝关节关节镜手术3周该怎么康复,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您准备好了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掌握以下手术适应症:

2、 对于在青少年有明确的运动、交通伤、意外跌倒等外部暴力史的基础上,MRI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我们建议膝关节血肿一旦吸收,应在三周内完成疼痛缓解。一方面,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如果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得不到及时治疗,如肌肉萎缩、韧带松弛、继发性软骨磨损等,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年起病早,出现骨关节炎。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生长旺盛,体质较好,早期及时的关节镜手术,或许可以进行半月板缝合或有限塑形,促进损伤半月板的自愈,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半月板的结构和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3、 对于有外伤史但保守治疗过的患者,如果保守治疗三个月后仍反复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特别是上下楼梯、长时间蹲、站立行走、急停、起身转身时有“锁死卡死”的感觉,我们也建议患者考虑手术治疗。这是因为,由于膝关节半月板特殊的结构特点,它一旦受伤就很难自愈。大部分日常生活中所谓的“保守治疗”的患者,在经过一些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对其生活行为的限制和保护后,实际上已经改善了受伤膝关节的“肿痛”症状,增强了腿部力量。但实际上半月板本身的损伤并没有完全愈合或者根本没有愈合甚至继续发展。当病人停止服药或继续过他们原来的生活时。正因为如此,我们建议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三个月以上仍不能明显缓解症状一次,或者改善后症状再次出现。不要坐等所谓保守治疗带来的效果,考虑关节镜下膝关节手术,尽量挽救关节功能,避免严重后遗症。

4、 当患者因为半月板破裂出现急性“互锁”,即腿部无法伸直或弯曲时,需要尽早手术“解锁”。这种情况多见于盘状半月板急性撕裂和半月板“桶柄样”撕裂。

5、 2.什么样的情况暂时不会考虑手术?

6、 由于膝关节疾病的患者包括男性、女性、儿童、各行各业、专业群体,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不适合关节镜手术的患者?答案是肯定的,这类患者群体的数量可能真的相当多。我就列举以下几种常见情况,供大家参考:

7、 患者就诊前已进行过膝关节有创治疗,如小针刀、针灸、关节腔内封针等。或者说一些“祖传秘方和狗皮膏药”被外用到了膝关节上,而因为这些操作和治疗,受伤的膝关节出现了大面积的红肿、发热、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皮肤水疱、溃烂。这个时候,其实我们面临的是膝关节治疗后的低度关节内感染,原有的半月板损伤已经成为次要矛盾。常规的膝关节镜手术不仅无助于改善肿痛和发热症状,还会导致感染的扩散,甚至导致全关节的菌血症和败血症。我们要求患者定期抗炎治疗,制动。当然这种治疗见效慢,后遗症大,但也是无奈之举。患者确实有半月板损伤的症状,但同时早晨醒来时手脚变得僵硬,关节不由自主地疼痛,这种疼痛是“对称的、游走的”,多见于中年女性,往往提示患者还可能有风湿、类风湿等结缔组织疾病。单纯的关节镜治疗不能解决患者全身疾病的症状,以内科治疗和全身综合治疗为主。患者真的只是单纯的半月板损伤,但是时间太久或者没有正视疾病本身,仍然勉强工作。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大腿肌肉严重萎缩,膝关节周围韧带松弛。严重时,好腿会出现疼痛不适,我们称之为“膝累”。此时,我们往往建议患者暂时集中休息,锻炼大腿周围的肌力和韧带平衡,待上述指标改善后再选择手术,尽量减少术后恢复不良;患者虽然在磁共振成像上表现出明显的半月板损伤信号,但主要的疼痛和不适是关节软骨的软化和损伤,有的患者甚至“站着就疼,少走几步就疼”。这种表现其实并不符合磁共振损伤程度的描述,也不能简单用半月板损伤来解释。患者可能会出现膝关节软骨软化,尤其是髌骨软骨软化,有的甚至会出现“焦虑症”等一些精神疾病因素。这时候我们也需要慎重考虑手术是否能解决患者目前的痛苦和顾虑,往往不急于进行关节镜手术。中年女性半月板损伤,尤其是盘状半月板损伤,当患者出现上述特征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手术永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和痛苦。我们希望通过一次手术就能解决现有的所有不适症状,并且不留下任何后遗症,而这一愿望往往很难实现,尤其是对于关节内软骨损伤的患者。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即使是完美的关节镜治疗也很难结束软骨软化修复的过程。

8、  3、 手术前有哪些准备?

9、  做任何一个外科手术,特别是以改善身体机能而不是挽救生命的选择性手术,我们要求患者至少做好以下三点准备:

10、  ①身体准备 患者在就诊前必须将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维持在一个可以基本正常耐受手术及麻醉的状态,如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不高且稳定,需要长期吃药患者如哮喘、肺气肿、结核、胃肠炎等慢性病患者其上述疾病处于稳定状态。鉴于在目前科学水平条件下麻醉意外的发生率始终无法彻底降到零,手术前还需要麻醉师参与评估患者身体状态;  ②心理准备:患者需要明确自己手术的目标,术前、术后康复方案、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大夫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还有那些问题暂时或可能无法解决,我的治疗预期是否与手术医生的治疗预期相符合等等,这往往在日常手术过程中被大家忽略。身体是患者自己的,所有的治疗结果最终会体现在自己身上,故而明确认识手术并报有正确的治疗预期对术后早期康复十分重要;  ③经济准备:这不仅体现在患者要明白并准备好住院治疗所需要发生的相关费用(具体可参考拙作《七问七答》),更重要的是因为部分患者是从事特殊职业人群或重体力劳动者,术后早期的康复过程及可能存在的后遗症需要其脱离从事现有劳动环境,相应带来的损失患者必须有所准备,这也许是了一种程度上的“为健康买单”,否则如果患者继续从事不恰当的行为、劳动,很有可能会使手术效果“打水漂”,这也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最不愿意看到但永远无法避免的情况。

11、  4、 如果我做了半月板切除有后遗症吗?做半月板缝合就一定好吗?

12、  在关节镜下如何做半月板手术其实并没有什么玄妙之处,如前所述如果患者的半月板损伤较为新鲜,撕裂口血液供应丰富,又是青壮年,首选的当然是半月板缝合手术,但在具体临床工作中往往前来就诊的患者其半月板损伤已成复合型破裂,裂口像“烂棉絮、拖把头”一样,没有血液供应。这种情况下我们纵有一身本领也没有办法发挥,只能做半月板的部分切除。而对于那种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有损伤但结构大体完整的半月板损伤,我们则借助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像“电焊枪”一样将其“焊起来”。

13、  以上种种治疗手段从最基本原理上来说真的也就是“修修补补”罢了:如果做了半月板缝合部分患者仍然存在缝合口“缝了但是长不起来”的情况以至于今后再破裂,而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半月板成型则有可能因为半月板结构的部分缺失而导致关节软骨负重摩擦条件的改变。但从整体上上来说毕竟是微创手术,我们在手术过程中会尽量努力保留每一份还能有机会发挥正常功能的半月板软骨,尽量避免“全切除”,一般患者术后不会留有严重而明显的功能障碍及后遗症。

14、  五 、手术可能会有那些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前你们碰到过吗?怎么处理的?

15、  虽然说是微创手术,但正是因为我们治疗团队开展这项技术十余年,接诊并完成手术超过4000例患者,而且每年仍然要完成400多台关节镜下的半月板手术,所以各样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所接触,这其中最少发生但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是麻醉意外的发生,这也是现有科学水平局限性的体现,但总体发生概率极低。此外,术后顽固性的肌肉萎缩及韧带松弛,早期不敢锻炼导致关节活动角度的缺失也偶有发生,在不同患者中表现也多不相同。这也正印证了那句老话“病是相同的但病人是不一样的”,每一位患者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发病过程及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社会经济水平不一样影响着他们就诊的积极性以及术后能否正常规范康复治疗,我们在这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医非神仙,不能包治百病,但求尽职尽责,无愧于患者的信任及嘱托。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