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媒体 >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怎么治疗的(乳腺癌的内分泌如何治疗)

2022-06-20 22:11:03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怎么治疗的,乳腺癌的内分泌如何治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的成功研发,以及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与他莫昔芬之间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完成,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日益成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常常困惑于如何科学地解读文献,如何合理地应用临床研究结论。在乳腺癌的临床实践中,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我们始终坚持“辅助治疗遵循别人的文章,抢救治疗遵循自己的疗效”的科学理念,努力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的主要目标。

1.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

“辅助治疗跟随他人文章”是指由于辅助治疗是手术切除可见肿瘤后进行的治疗,无法根据具体病灶的大小变化来评价临床疗效。医生只能根据已经完成的相关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来选择辅助治疗,即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来确定我们的辅助治疗。目前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主要是TAM和第三代AIs。

1、TAM

如果不进行卵巢切除或卵巢功能抑制,TAM几乎是绝经前和术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唯一选择。但关于TAM应用的时限,NSABP B14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对于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将TAM延长至10年,与服药5年相比,并没有显示出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优势,还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然而,最近的ATLAS测试结果显示了不同的结果。

共有11,50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参加了这项试验。在完成5年的TAM辅助治疗后,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继续TAM治疗和空白对照组。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TAM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这种优势不受er()或未知、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影响。该研究还发现,这种优势在TAM后的5-9年和10-14年内持续存在。虽然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TAM组10年死亡率较低。这项研究的结果尚未得出最终结论,但至少它表明,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延长TAM的给药时间仍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

2.第三代人工智能系统

对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选择,第三代AIs已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但在应用时机上有多种选择,以适应不同的患者群体。由于循证医学的支持,这些推荐方案已被写入2008年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 AIs从一开始应用,共享5年。这个建议来自ATAC和BIG-198试验的研究结果。ATAC最新的10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与TAM相比,阿那曲唑可提高无病生存率4.8%,而BIG-198的51个月随访结果也显示,来曲唑较TAM具有2.9%的无病生存率优势。然而,在上述两项研究中,阿那曲唑和来曲唑的总体生存率并不比TAM好。

因此,我们认为由于AIs和TAM的毒性反应不同,应综合衡量,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对于低危和中危患者,由于AIs的绝对获益并不大,如果患者出现与AIs相关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TAM仍可作为治疗选择

(3)他莫昔芬应用5年后,切换并延长AIS应用5年。目前在支持TAM年后,切换和扩展AIs的临床试验有MA17试验和NSABP B33试验。前者支持切换和延长来曲唑5年,后者支持切换和延长依西美坦。这考虑到了两种患者,一种是已经服用TAM 2-3年或者已经使用TAM 5年的。第二,患者已经进入围绝经期。TAM 2-3年后,患者很可能进入更年期,转用AIs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三种第三代芳香酶抑制剂哪种更好,目前还缺乏随机对照的对比研究结果。正在进行的比较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的MA27试验和比较阿那曲唑和来曲唑的FACE试验将给出预期的答案。

2.晚期复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基于临床疗效评估的解救治疗”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思路。因为客观的肿瘤病变为我们提供了准确评估治疗效果的条件,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实验结果能够超越实际疗效。而“效果不佳,无效必改”是制定和改变方案的指导原则。对于挽救性内分泌治疗,我们认为只有以下三种情况可以考虑改变治疗方案。1.肿瘤进展;2.其药物毒性是不能容忍的;第三,其经济无法维持。

目前,可推荐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抢救治疗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

(1)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

(2)非甾体芳香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和来曲唑;

(3)依西美坦,一种类固醇芳香酶灭活剂;

(4)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氟维司群

(5)黄体酮醋酸甲地孕酮,醋酸甲地孕酮;

(6)其他药物:氟甲基睾丸酮、丙酸睾丸酮。根据2008年最新的NCCN指南,晚期复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

  曲唑为56.2-59%、来曲唑为50%、依西美坦为67%、三苯氧胺为38-55.5%。

  1、ER/PR阳性的仅有骨/软组织转移或无症状内脏转移

  1、对于一年内接受过抗雌激素辅助治疗的患者,可选择AIs或孕激素类或其他内分泌药物治疗,直到肿瘤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若肿瘤进一步进展,并且接受了3个内分泌解救治疗方案,不再临床获益或出现伴有症状的内脏转移,一方面可以考虑切换到全身性化疗,另一方面也可考虑接受新的内分泌治疗临床试验。

  2、对于先前未接受过抗雌激素辅助治疗,或者抗雌激素辅助治疗已超过一年的患者。若为绝经后患者,可考虑AIs或抗雌激素药物治疗;若患者未绝经,应首先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或卵巢功能抑制后,再按绝经后原则,选择AIs或抗雌激素治疗。若肿瘤进一步进展,并且接受了3个内分泌解救治疗方案,不再临床获益或出现伴有症状的内脏转移,一方面可以考虑切换到全身性化疗,另一方面也可考虑接受新的内分泌治疗临床试验。

  2、ER/PR阴性或内分泌治疗耐受

  对于激素受体阴性,或者虽然阳性但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如果仅有骨或软组织或无症状的内脏转移,也可考虑参加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我们在临床过程中,对于激素受体阴性、化疗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化疗毒性的患者,常常选择孕激素类进行1-2个月解救治疗。

  因为在患者其他治疗无效或无法继续治疗的情况下,严格监测下的孕激素类药物治疗是可行的,即便无效孕激素类药物的改善食欲、增加体重的作用,也可改善患者机体状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条件。此外,对于伴有骨转移的复发转移或Ⅳ期患者,双磷酸盐应成为常规基础治疗。

  3、绝经期的界定

  由于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应用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绝经或卵巢功能的完全抑制。但目前关于绝经的界定标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2008年乳腺癌NCCN指南关于绝经标准的推荐,仍然延用了2007版的定义。

  具体内容如下:

  1、双侧卵巢切除术;

  2、年龄≥60岁;

  3、若年龄20pmol/L,促性腺激素正常,建议选择三苯氧胺,或三苯氧胺联合卵巢功能去势,或AIs联合卵巢功能去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